探究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态对种子传播的作用

  探究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态对种子传播的作用

  麦碧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科学19级本科生)

  一、活动背景

  人类会依靠脚、自行车、汽车、飞机等工具出行,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植物虽然没有脚,但它也可以依靠自己的方式进行迁移,把种子传播到各地,繁衍生息。因此,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就会形成独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导致了不同种类的植物果实、种子形态丰富多样。

  在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开始出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形态的介绍,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种子的传播的方式,可以选取几个物种的植物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深入观察果实的形态对种子的传播的具体作用;同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与热爱之情,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活动目标

  1、 能够解释植物果实、种子形态丰富多样的原因;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对于功能的优胜之处。

  2、 能够运用日常的工具、材料,以及对照实验的方法,“测量”出苍耳与鬼针草的果实对不同材质布料的黏附性;能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归纳植物种子、果实形态结构以及其它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关系。

  3、 经过对菊科植物果实、种子的观察与功能的探究,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的奥妙;珍爱并善待自然环境的事物,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植物介绍

  这个活动主要以菊科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菊科是一个进化比较高级的年轻大科,其形态结构对于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并且其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有较为直观的统一关系。

  由于菊科植物比较特殊,果实形态跟学生平常所见的大多数果实不一样,老师可先给同学们针对菊科植物做简单介绍。

  红树林在广东省分布较广,它具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所以趁这机会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红树林例如秋茄的种子形态及生长发育方式。

  (二)活动过程

  1、材料准备

  剪刀、小电风扇(或电吹风)、尼龙布料、牛仔布料、纯棉布料、仿动物毛发布料。(这些材料在我们生活当中都比较常见,例如衣服、暖手袋、雨伞的布料等等都有相应的材质布料。)

  收集苍耳、蒲公英、一点红、鬼针草等菊科类的植物。

  


  


  


  2、植物收集

  学生可到校园、野外、植物园、公园等地用剪刀收集苍耳、蒲公英、一点红、鬼针草等菊科类植物一段带果实的枝条。

  一般建议学生带着活动所需的布料直接到相应植物生长的地方开展活动。

  3、操作步骤

  (1)在有风的情况下蒲公英、一点红与蒲公英果实的“行为”

  可以利用小风扇扇风或嘴巴吹气来模拟自然风,观察在有风的情况下蒲公英、一点红果实的“行为”;在现场可利用手机或摄像设备记录这一过程的现象,并把现象记录在以下示例表格:

施加影响

小风扇扇风或嘴巴对着完整果实吹气

蒲公英完整果实行为


一点红完整果实行为


  (2)苍耳、鬼针草果实在不同材质的布料上粘附性的大小

  同学可以穿着衣服走到该植物当中(要找成熟的植株),观察这些植物的果实会不会粘在衣服上;

  拿出准备好不同材质的布料,轻轻在这些植物当中晃动,观察这些植物的果实是否会粘在布料上;

  步骤一:摘取40颗的成熟或总苞变褐色的苍耳果实(一定要是成熟的!),分成四等份,在相同的高度让它们自由落到四种布料上,注意不要把种子撒到布料以外的地方;(这一步骤前要把各布料上的果实摘除干净)

  步骤二:把四种布料提起来,轻轻抖一下,分别计算出粘附在布料上的果实数量,重复三次,算平均值,最后对比四组数据的平均值,判断苍耳果实在哪种布料上粘附性最强;

  步骤三:摘取40颗的成熟的鬼针草种子(一定要是成熟的!)分成四等份,在相同的高度让它们自由落到四种布料上,注意不要把种子撒到布料以外的地方;(这一步骤前要把各布料上的果实摘除干净)

  步骤四:把四种布料提起来,轻轻抖一下,分别计算出粘附在布料上的果实数量,重复三次,算平均值,最后对比四组数据的平均值,判断鬼针草果实在哪种布料上粘附性最强;

  在现场可利用手机或摄像设备记录这一过程的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以下示例表格:

苍耳果实在不同材质的布料上粘附性的大小测验

重复

撒放果实总数量

实际粘附果实的数量

尼龙布料

牛仔布料

纯棉布料

仿动物毛发布料

1

10





2

10





3

10





平均值

10






鬼针草果实在不同材质的布料上粘附性的大小测验

重复

撒放果实总数量

实际粘附果实的数量

尼龙布料

牛仔布料

纯棉布料

仿动物毛发布料

1

10





2

10





3

10





平均值

10






  注意:

  1) 如果家里有仿动物毛发布料材质的布料也可以拿来做实验,仿动物毛发布料是最接近动物毛发的材质;

  2) 不建议或不允许学生直接在有毛宠物身上做试验,以免被抓伤,也免于宠物毛发难以清理。

  3) 操作结束后,摘下来的果实一部分可带回去做标本,剩下的都留在野外,让它们继续延续生命。

  (三)观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

  观察植物果实(有的果实外表具有苞片)或种子的外观形态特征,通过实验现象观察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现象,提出问题。

  (1)分析实验现象:有风的情况下蒲公英、一点红果实的“行为”。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该行为,该行为对本植物的繁衍有何意义?

  (2)分析实验现象:苍耳、鬼针草果实在不同材质的布料上粘附性的大小。

  提出问题:苍耳、鬼针草果实在哪一材质的布料粘附性最强?这对本植物的繁衍有何意义?(联系动物的毛发材质,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

  (四)自主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五)类比推论

  将这一知识类比到植物其它结构、人体以及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上(可以进行假设——验证操作实验)。

  (六)活动总结

  总结实验过程,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一篇关于探究植物果实(种子)的形态对种子传播的作用科普文或小论文。并在班级或参赛活动人员之中组织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实验的现象,分析、交流实验现象与结论,分享经验与心得,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以及经验分享。

  (七)活动成果展示

  在学校里设置一个科普展览墙,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科普小论文展示出来,分享知识经验(同时可以贴上植物的图片或标本,实验活动照片等等)。

  同时,设置一个公开或不公开的建议箱,同学们可以相互针对某一篇科普文或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建议。

  四、活动建议

  1、 本活动比较简单,适合于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

  2、 该活动建议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有利于学生的思想与知识的交流。

  3、 本活动建议交给学生本人自主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社会或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对象,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 建议学生先以菊科的植物作为探究对象,特别是苍耳、蒲公英、鬼针草等一些比较常见的植物。菊科植物在繁殖结构和适应性方面具有很多优越性,特征也相对较明显而且易于探究。

  5、 不建议或不允许学生直接在有毛宠物身上做试验,以免被抓伤,也免于宠物毛发难以清理;不建议直接在同学的头发上做实验,也免于头发难以清理;

  6、学生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最好有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保证学生的安全。